欢迎进入荆州学院官方网站!

荆州学院

荆州学院

【学校动态】我校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年”推进会暨第三次教学工作例会

发布时间: 2023-04-10 10:04:54    作者:荆州学院    来源:教务处

本网讯(记者 田红蕾)4月6日上午,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年”推进会暨本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例会在图书馆301会议室召开。副校长柴兴泉、教促办主任李克华、各分院教学院长(部主任)以及教务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牟海霞主持。

在教学工作例会阶段,教务处、教促办分别总结了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警示教育,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了表扬,同时还布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李克华主任对开学以来“四位一体”听评课、巡查检查、教师培训等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对今后的教学督导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强调要持续实施“1-2-4-3”督导工作法,把巡查检查、评教评学、指导帮扶青年教师成长等工作做细做实。

教务处申文明副处长对三月份开展的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强调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一项常规工作,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还对本学期实践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及毕业生资格审查等进行了工作安排。

牟海霞处长总结了本学期开学以来教学工作情况,教学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期初教学检查结果良好,各分院教学院长工作勤奋,学校教学工作大局平稳、运转顺畅,各项教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她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加以改正改进。她在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强调,一是扎实推进“1-2-3-5”育人工程有效实施;二是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校级评选、省级申报推送工作;三是做好三个新增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工作;四是持续抓好“四考一竞赛”工作;五是做好教学秘书培训工作等。

 

之后,转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年”专项行动会议阶段。会上,再次研学了《“践行应用型人才质量观、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年”实施方案》(荆院发[2023]8号),下发了《荆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还集体学习了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的文件《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还传达了近期在湖北恩施学院召开的“‘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产教研合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精神(简称“恩施会议”),其目的是更好、更有力地推进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年”专项行动相关工作顺利展开、扎实推进。

教务处魏媛科长对《荆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6大任务、25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牟海霞处长传达了“恩施会议”精神并谈了参会感受。她指出,会上武汉大学陈新忠教授以《世界一流行业高校产教融合研究--以瓦赫宁根大学为例》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之后有6所高校和1家企业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他们各自单位在“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方面好做法好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我校正在开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年”具有十分贴合的思维启迪、实践指导作用。她强调,在教高[2023]1号《学科专业改革方案》文件指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学科专业建设年”专项行动中收获硕果。

柴兴泉副校长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在集团的关怀指导和学校的领导下,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担当作为、克服困难、勇毅前行,怀揣“时时、事事放心不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有力保障着教学工作顺畅运行、高质量发展,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他对下一阶段工作的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勤奋敬业,力求寻常工作做得“不寻常”。“三个好、五个来、一个班”课堂教学质量观要持续践行;“四考一竞赛”工作要常抓不懈;课堂教学教师“六必带”学生“三必带”要严查严管;二要履职尽责,力求重点工作呈现“新亮点”。以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年”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教务处落实好“1-2-3-5”育人工程重点工作;教促办落实好“1-2-4-3”教学督导重点工作;举办好“两类学术活动(沙龙、论坛)、三支队伍培训(教学秘书、实验室管理员、青年教师)”;三要锐意进取,力求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打造院校两级专业特色;增添新的学科门类;创办现代产业学院;创建“应用型人才质量观”;四要充电蓄能,力促立德树人能力达到“新高度”。研学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政策,研学“产教融合”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学习充电、积蓄能量,勤于实践、积累经验,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五要戮力同心,力促应用型区域强校“早建成”。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区域强校”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年”专项行动是朝向既定目标前行的“驱动力”“加速器”;实现美好愿景,要靠我们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戮力奋进,我们荆院人要为应用型区域强校“早建成”做出最大贡献。(教务处供稿